看启功大师兄柴德赓先生的书法
来源: 《杨立新博客》   发布时间: 2012-10-15 22:34   6744 次浏览   大小:  16px  14px  12px
杨立新,就职于人民日报总编室,任主任编辑。人民大学新闻系博士,及首都师大书法博士。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学生。

     提起柴德赓先生(1908-1970年,字青峰),可能很多人都比较陌生,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、教育家和书法家,陈垣先生的学术传人,启功先生的大师兄,曾与启功、余逊、周祖谟三先生并称为辅仁大学“四翰林”。先后执教于南北多所高校,历任辅仁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江苏师范学院(苏州大学前身之一)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,著有《史学丛考》、《史籍举要》、《资治通鉴介绍》等著作。“文革 ”期间,柴先生受到冲击,于1970年1月在农场劳动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,终年62岁。

我最早知道柴德赓先生的大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当时我在安徽省宿州师专(今宿州学院)读书,我们学校的副校长便是柴先生的女公子柴令文女士。当时就听说她系出名门,父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。出于好奇,我便借来了柴先生的《史籍举要》拜读。薄薄的一本小书,几乎将中国的传统史籍梳篦一遍,并将史料学、史学史、目录学融会贯通,纵论古今,通俗易懂,成了我历史学的发蒙读物。以后我从事中国新闻史的研究,依然得益于该书甚多。
2008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柴德赓百年诞辰纪念文集《百年青峰》(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)。我兴奋异常地捧读翻阅,发现内有几十幅柴先生的书法作品。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柴先生的墨迹,真是精彩绝伦,艺术水准极高。大为叹服之余,不禁为柴先生感到惋惜:如果柴先生不是英年早逝,而是得享天年的话,则在未来的中国书坛上很有可能与启功先生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(当然柴先生的书法在个人面貌和诸体兼备方面弱了些,倘假以时日当有突破)。
我对柴先生的学书经历不甚清楚,只知道他的书法得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、书法家张宗祥先生(1882-1965年)之传。柴先生是浙江诸暨人,初中时师事《中国历代通俗演义》的作者蔡东藩先生,后投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,成为陈垣先生的高足。柴先生的书法,是典型的文人字,书卷气很浓,可能与诸位大师的熏染都有关系。
通过柴先生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,他主要是精于行书,书风以米芾和二王为主,他以米字为骨架,融入了王羲之的笔法和中和之美,化百炼钢为绕指柔。后世写米字能达到柴先生境界者,罕有!
米芾的字颇受后世学书者的欢迎,但往往容易写得筋骨外露,率意放纵。米芾的行书用笔俊迈,“八面出锋”,结构奇险,随意布势,“如风樯阵马,沉着痛快”。其实,后世对米芾的书法也颇有疵议,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杨守敬就批评米芾的字 “率意不稳”。柴先生对米芾的书法进行了“改造”,参用王羲之的笔法,去掉了米芾 “刷字” 的特点和外形竦削的体势,以及竖钩的陡起和蟹爪钩等,加入了文人气和山林气,虽然仍以倜傥飘逸取胜,但写得亦浓亦纤,无乖无戾,亦中亦侧,不燥不润。启功先生对柴先生的书法颇为称道,赞曰:潇洒流畅, 堪称大家。
更为值得称道的是,柴先生还是建国后最早提倡书法艺术的人之一。1956年中央提出“双百”方针后,柴先生有感于书法艺术在文化艺术百花园中 “—花独不放”的窘局,于1956年10月5日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表了《“百花齐放”中论“—花独不放”》一文,大声疾呼倡导书法艺术,其远见卓识和对书法艺术的忧思实让人钦佩。今天我们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也应该感谢柴先生!
辅仁大学四翰林:(左起)余逊、启功、柴德赓、周祖谟。这四位才华出众的青年教师随侍恩师陈垣校长左右,亲聆教诲,亲承謦欬,得其亲炙,被人谐称为四翰林。该照摄于19474月,启功时年35岁,柴先生39岁。
 
这是柴先生的行书手札,书卷气极浓。看得出,柴先生于二王和米芾的手札下过很深的功夫,得其神韵和风骨。
 
 
柴先生的书法扇面,如美女簪花,于章法布局也颇为讲究。
 
 
柴先生的两幅书法条幅。左为毛泽东的词《采桑子·重阳》,右书应该是柴先生的自作诗。这两幅作品用笔的起讫分明,笔势飞动,欹正相生,字形秀丽颀长,风姿翩翩,不但挺拔有力, 而且结构安详, 点画圆润, 颇具风韵和神采。

柴先生与启功先生经常诗词唱和,交流书艺。左图为柴先生“寄怀元白兄”书(启功字元白),右图为启功先生为柴先生抄录的明拓张猛龙碑诗(部分)。可以看出,二人书法各有优长,难分轩轾,堪称书坛“双子星座”。
上一篇:惊艳柴德赓字
下一篇:没有了
 
Skype